關於飛人集社劇團

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5月,團長為石佩玉。「飛人」取其諧音「非人」,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、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。製作規格定位為「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/創作小規模、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」。

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,希望能透過「操作」「運用」讓「沒有生命的物件(包括戲偶)」可以傳遞戲劇情感,以小寓大,以實踐「無物不成偶」之境界。


劇團草創初期以「偶」為主要創作元素,著重「人偶同台」的表演形式與「寫實空間」的運用。作品多探討女性成長過程並以成人為主要觀眾對象。該時期作品曾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。

2010年至2016年,劇團轉型進入第二階段「國內外品牌建立」。邀請戲劇講師/創作者傅裕惠擔任藝術總監,剪紙詩人夏夏成為核心團員,豐富劇團創作形式。2011年至2013年,與臺灣旅法資深劇場工作者周蓉詩自創的法國團【東西社L’est et l’Ouest】共同聯合創作,首度推出【飛人集社·小孩也可以看】系列【一睡一醒之間】三部曲計劃,以床邊故事劇場和孩子討論「出生」「成長」「死亡」。此計畫開啟飛人國際合作方向。同時,劇團於2010年主辦首屆「超親密小戲節」(CLOSE TO YOUT International Puppet Festival)至今,成為「策劃/策展」角色推廣偶戲「以物件為介面、使用非劇場空間為表演空間的近距離演出」,除引見國外不同的小型偶戲創作,並集結國內偶的愛好者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發表新作。 該時期作品多次受邀臺灣各城市藝術節,以及荷蘭、法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土耳其、西班牙等各國偶戲藝術節演出。

第三階段目標為「跨國/跨城市合作」以及「人才養成」。2016年【廳房子在說話老屋計畫】行走於台灣各城市的百年老屋;2016年至2018年與美國光影大師Larry Reed合作《黑色微光》三年計畫;2018年成立【偶戲實驗室】成為年輕偶戲創作者互動平台並提供創作機會,期待培養創作人才。

  • 2010-2011 獲選為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
  • 2012-2018 獲選為文化部扶植計畫團隊
  • 2019-2025 獲選Taiwan Top演藝團隊
石佩玉
團長/藝術總監

2004年創辦飛人集社團劇團,作品以空間和物件/戲偶/光影為媒材嘗試與各表演藝術類型合作,創造複合式作品。

2004年起擔任飛人集社劇團偶戲編導。與無獨有偶劇團、沙丁龐客劇團、河床劇團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、鞋子兒童劇團、台灣弦樂團、NSO合作擔任戲偶設計製作。1997年與荷蘭導演Damiet van Dalsum合作,首次偶戲演出。1999年嘗試偶劇短篇創作,2002年獨立呈現現代偶劇《B612》,2004-2009年陸續發表導演現代偶劇作品參與台灣各小劇場戲劇節,並獲台新藝術獎提名。2010年開始以「小孩也可以看系列」創作,並與法國、馬來西亞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藝術家合作。

重要導演作品包括:《藏畫》、戲曲夢工廠《虗轉》、《天堂動物園》《天堂動物園-珍珠奶茶事件》、飛人集社台法合作【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】《初生》《長大的那一天》《消失-神木下的夢》、《黑色微光》、飛人集社XNSO兒童歌劇《鼠際大戰The Mice War》(David Chesky);國光劇團小劇場大冒險《幻戲》;NSO跨年音樂會《仲夏夜之夢》。

近期戲偶設計作品包括:莎妹劇團《無題島》;國光劇團《繡襦夢》;馬來西亞 平台計劃劇團《赤鬼RED DEMON》。

2010年起策畫藝術節【超親密小戲節】至2022年。

裝置作品:《打包》,北美館2014。《大野狼的肚子》,台北兒童藝術節2012。

莊菀萍
公關 / 製作人

澎湖種高雄人,中央大學企管系畢業,北藝大藝管所肄業、 台北小花劇團負責人、藝術行政不求人 俱樂部會長。

2005 年底開始第一份劇場工作,創作社劇團擔任票務行銷,直到 2008 年離職,離開創作社之後的每年至2016年夏天,都在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表演藝術節統籌部,為臺北兒童藝術節、臺北藝術節、臺北藝穗節工作。2010 年起連續六年,為飛人集社劇團主辦的「超親密小戲節」工作人員,其概念為走路看戲、看戲走路,在非劇場小型空間演出, 創造出表演與觀眾之間親密感,以及城市小旅行的氛圍。2011年成立台北小花劇團這個孩子,是以女性議題創作為主的劇團。 2017年開始擔任飛人集社劇團經理,2024年轉任飛人集社劇團公關與專案製作人。

沈雪吟
劇團行政/製作人

從中國唸書回來目前在臺北工作的高雄人,蘇州大學國貿系畢業。
2022年5月擔任飛人集社劇團劇團行政。

2020年開始接觸和學習劇場幕後,2021年完成EX-亞洲劇團開設的執行製作種子工作坊,2022年擔任《THE 浮浪貢 OF龍興46》以及《天堂動物園:珍珠奶茶事件》的專案票務。2023年擔任《長大的那一天》十週年紀念演出製作人

駐團藝術家
夏夏

著有童詩集《小孩遇見詩:有禮貌的鬼》,詩集《德布希小姐》、《小女兒》、《鬧彆扭》及編選《沉舟記—消逝的字典》、《一五一時》詩選集、《氣味詩》詩選集,,小說《末日前的啤酒》、《狗說》、《煮海》、《一千年動物園》,散文《來日方糖》《傍晚五點十五分》、《小物會》並主編地方誌《媽!我要住眷村:黃埔新村「以住代護」紀實》、《親像鳳梨心:鳳山代誌》

戲劇編導作品【小宇宙跳舞】、【大海呀大海】、【小森林馬戲團】、【煮海的人】以及戲劇聽覺作品【契訶夫聽覺計畫】。

駐團藝術家
洪健藏

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,目前為專職演員亦跨足創作。演出作品多與臺灣頗俱創作力的劇團合作,經歷包含動見体劇團、台南人劇團、創作社劇團、同黨劇團、阮劇團、三缺一劇團。同時,在現代戲劇基礎下積極參與跨界演出,經歷有:春風歌劇團、春美歌劇團、國光劇團。2017-2018年與北市交合作《彼得與狼在好萊塢》全球中文版首演的演出。

另外也致力於探索偶戲、物件與人的表演關係,先後曾與法、英、美、德國、比利時、墨西哥等地現代偶戲藝術家學習。合作經歷有:飛人集社劇團、無獨有偶劇團、偶偶偶劇團。2016-2017年隨兩廳院與法國跨國合作作品《邊界》於台灣、法國、德國巡迴演出。2017為敘事影展閉幕創作並演出物件劇場《壓迫者》。

2022年創作《THE 浮浪貢 OF龍興46》
2023年參於魚池戲劇節創作《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》